FOCUS ON PIPELINE ANTI-CORROSION
專注管道產品與服務
傾心打造豪德博爾品牌
豪德博爾 管通天下
北京管網規劃已做好 年內16區將“全部通氣”
發布時間:
2023-06-19
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多次提到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》。“京津冀協同發展”,已經成了兩會進行中代表、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詞匯。尤其是對于一些與河北接壤的郊區來說,京津冀協同發展更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本報記者挑選了四個與“京津冀協同發展”有關的兩會熱門詞匯,并邀請四位北京郊區的負責人,共同講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,郊區迎來的發展新機遇。
熱詞
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
“昌平是北京的風口,有責任治理好風沙”
該工程是國家為改善首都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,減少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而部署實施的重點生態建設工程。一期工程2000—2012年實施,工程區包括京津冀晉蒙5個省(區、市)75個縣(旗、區),涉及本市門頭溝、房山、昌平、平谷、懷柔、密云、延慶7個區;二期工程規劃期限為2013—2022年,全國范圍增加陜西省,本市范圍增加大興區,共涉及6個?。▍^、市)138個縣(旗、區),工程建設涉及林業、農業、水利及易地搬遷等領域。
——摘自政府工作報告《名詞解釋》
昌平區長張燕友:
昌平是北京主要的風口,南口、馬池口地區,原來都是風沙彌漫的。昌平是北京西北部的生態屏障,有責任把風沙源治理做好。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一期工程,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。二期將在一期的基礎上,再進行改造,主要針對山區。
從前年開始,昌平對山區閑置的土地采取了造林措施。政府出資,從農民手中租賃閑置土地,用于造林。造林后,提高了山區的生態環境。從農作物的角度來說,有些荒地已經沒有意義了。這些荒地以前種植玉米等適合山區的作物,產量也不高,農民沒有積極性,有些土地就荒廢了。
昌平有60000畝這樣的土地,主要分布在山區,希望幾年內全部綠化,目前已經完成了20000畝。昌平區按照一定價格從農民手中租賃。對農民來說,這個價格比種植任何農作物的收入都要高。把這些土地利用起來造林,既能改善生態環境,也有助于山區景觀提升,有助于發展旅游。造林以后的管護工作,也將交給農民來做,對農民來說這又是一筆收入,實現了綠色就業。
熱詞
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工程
密云水庫今年將“全封閉”
為進一步保護密云水庫、官廳水庫上游水源水質,從2009年開始,由本市安排資金,在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、懷來縣,承德市豐寧縣、灤平縣等官廳水庫、密云水庫上游重點匯水區荒山荒地實施生態水源保護林工程,2012年開始范圍擴大到包括張家口市涿鹿縣、崇禮區、沽源縣以及承德市興隆縣、承德縣在內的2市9縣,計劃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任務100萬畝。
——摘自政府工作報告《名詞解釋》
密云區長潘臨珠:
密云水庫的水,來自潮河和白河。潮河起源于河北沽源,經赤城、延慶、懷柔后流入;潮河起源于河北豐寧, 經灤平自古北口流入。只要是密云水庫的上游水源地,都將要進行園林綠化,保護土壤和水資源。
如果上游水源地周邊種莊稼,農民就會施肥,會對土壤造成破壞,在雨季時就會污染河水。通過造林,既能保護土壤,也能蓄水涵養水源。上游地區百姓為保護水源,在農業生產中受到了限制。作為密云區長,很感謝他們為保護水源做出的犧牲。
上游已經保護好的水,輸入到密云水庫里,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好?這是密云的任務。
1月15日早上8點,密云水庫水位達到141.88米,蓄水量16.494億立方米。這是2000年以來,水位最高、蓄水量最大的。對于密云來說,一直把“保水”作為第一責任。以前,密云水庫中存在90多個有人員居住、經營等情況的庫中島。去年5月,這些已經被全部清理完畢。此外,以前水庫一級保護區內曾有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,去年投入1個多億,全部清理退出,杜絕了畜禽養殖對水庫水的影響。
去年,密云整合市里和區里的水政、漁政、環保、城管等7個執法單位,共同成立了擁有100多人的專職保水執法總隊。并且其中一部分人下到鎮里,水庫周邊7個鄉鎮成立保水大隊,各村成立保水中隊。各級黨委書記擔任相應保水隊的政委,各級政府負責人擔任指揮。成立以后,以前曾有的游客進入水庫釣魚之類的現象,已經基本杜絕。這支保水隊伍現在已有1200人,今后將擴充到1600人。
目前規定,密云水庫最高水位要控制在海拔155米以內。在此高度以下,環繞水庫四周的區域共10.4萬畝土地,去年已經全部完成綠化,以保護周邊土壤。今年,周邊還將有1萬畝土地完成綠化。在水庫一級保護區內,興建了84個污水泵站,污水的收集率、處理率、達標率和中水利用率都已達到100%。今年,密云水庫周邊的圍網會全部建成,同時設立攝像頭等監控裝置,以后將嚴格控制人員進出。
熱詞
陜京四線天然氣工程
10月本市最后一個區“通氣”
起自陜西靖邊首站,途經內蒙古、河北等省市,終于北京高麗營末站,管線全長1120公里,北京段長約107公里,設計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。陜京四線全部建成后將連通本市西北、東北的供氣通道,實現與陜京二線、陜京三線、永唐秦管線相接,大幅提升北京燃氣保障水平,根本解決延慶地區用氣問題,工程計劃于2017年建成投產。
——摘自政府工作報告《名詞解釋》
延慶區委書記李志軍
延慶環保局局長常迎六:
延慶是北京16個區當中,唯一沒有通管道天然氣的區。因此延慶的整個能源消費結構,燃煤占比接近70%,清潔能源占比是比較低的,相對來講這是比較落后的。“陜京四線”是大約4至5年前提出的。中途停滯了大約3年,是由于中石油和北京市政府曾考慮俄氣反輸到延慶,但之后這個方案不太可行。
2016年,北京重新提出陜京四線工程,北京市政府與中石油密切協調、溝通。2016年的下半年,速度明顯加快,2016年10月正式開工。前期的一些控制性節點工程,比如隧道,已經開始施工?,F在,管道、征地拆遷的工作已經基本結束,進入了快速建設期。
按照北京市政府和中石油方面的計劃,2017年10月要建成通氣。這對于延慶來講,將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。有了管道天然氣之后,減煤、清空以及能源消費結構的根本改善,將有巨大的幫助和提速。
為了做到“修渠等水”,延慶區將在今年9月下旬以前,把支線和9個鄉鎮的天然氣管網提前建成,等著陜四的天然氣。目前,支線和鄉鎮管網的規劃已經做好,將在4月份凍土層完全融化后開始全面展開建設。這也將有助于延慶的燃煤鍋爐改造、農村的煤改氣,將減少燃煤10萬至15萬噸。
對于延慶區來說,除了東部山區的幾個鄉鎮之外,其余大約80%的鄉鎮都能用上陜氣。因為東部山區人口稀疏,延慶區將用上陜氣的總人口將達85%。
熱詞
“4+N”合作平臺
“臨空經濟區使京冀協同發展”
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點建設“4+N”功能承接平臺,以曹妃甸區、新機場臨空經濟區、張(家口)承(德)生態功能區、濱海新區等4個戰略合作功能區為主體,以天津濱海—中關村科技園、寧河京津合作示范區、武清京津產業新城、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和滄州、正定、北戴河等一批特色園區以及白洋淀科技城為支撐,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,充分發揮機制作用,形成聚集效應和示范作用,推動區域內相關產業升級轉移。
——摘自政府工作報告《名詞解釋》
大興區長崔志成
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:
臨空經濟區2016年獲批,今年將推動實施。在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里,把臨空經濟區放到一個合作平臺的位置。臨空經濟區的規劃,是國家在主導。新機場地處京冀兩地,是一個創新平臺。規劃目前已經批復,開始啟動實施一些前期工作。國家層面在主導這件事,京冀兩地之間也建立了一些機制,比如開展相關的專項規劃,包括一些區域的管控等前期工作。我們遵循發展的規律,初期都是做一些與機場服務相關的,包括航空服務配套等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集聚。
現在,已經有一些企業有了投資的意向,但規劃還在制定當中,還沒有到實施程度。本身新機場建設也有一個周期,新機場正式運營之后,才能形成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集聚。
世界各地機場的臨空發展都不一樣,會有各自的輻射影響區域,有一些共性,也有一些差異。將來新機場的發展,要做到產城融合,適度均衡,所以將來既會有產業,也會有相關的生活配套,以及一些公共服務設施。現在,一些生活、居住的配套設施,已經由大興區主導,并且與新機場的建設進度相配套。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規劃,是一個體系。大的規劃已經有了,但后期的規劃,還在制定當中。